2024年4月23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哪些因素会使你的作品失去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6-12-16  作者:傅为新  来源:中国摄影报

9月下旬,我有幸受主办方邀请,担任了2016“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评选的观察员。“徐肖冰杯”影展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主办方从2012年开始明确了活动的纪实摄影定位,并对作品的深度、影像语言探索提出更多专业性要求。经过连续三届的打造,“徐肖冰杯”已然成为国内纪实摄影征集评选活动的权威品牌。9月下旬,主办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评委,对所有进入终评的作品进行了认真评选,通过两天的集中“观察”,我就本届活动评选工作和投稿作品情况谈几点浅显的体会。

首先是关于评选工作。本届活动继续采取电子投稿和电子评选的方式完成,每位评委首先须对所有投稿作品进行一轮前期初评,在初评中获得通过的所有作品再汇总至终评环节,由评委集中进行终评。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终评不再采用程序设计软件。艺术评选是一个感性直觉和理性经验交互的过程,因此,如果抱以严谨的态度,就不能完全以评委的瞬间印象作为最终裁决。程序设计软件的弊端在于,评委一旦提交了一次投票,结果就有可能无法逆转,这种程序虽然大大提高了时间效率,但却有可能导致部分有讨论价值的作品就此失去机会。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本次评选最大程度地尊重了作者和作品,宁肯让工作人员多花一些时间进行前期准备和现场统计,在评选中设计了多个轮次和环节,让每位评委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返盘推敲的机会,能充分表达个人观点甚至进行自我否定。在工作方式上,放弃“先进”的程序软件貌似是一种退步,实际上却更大程度体现了灵活性,这种机制既尊重了作者,也尊重了评委,是颇具“司法精神”的一种进步。本次最终入选的作品中就有经过评委动议并认真讨论后,最后成功逆袭而“复活”的作品。

其次是关于投稿情况。在进入最后终评的182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当下中国极为丰富的社会样态:经济社会和现代文明、城镇改造和城市化、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人口膨胀和老龄化、家庭伦理和道德情感、教育和就业问题、精神与健康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历史情怀与爱国主义……举凡中国可目及之现状、可触及之情感,均有概括涵盖,真真体现了纪实摄影记录时代、反映社会、表达人文关怀的社会功用,也反映出当下中国纪实摄影生态结构的丰富性。然而,正如本届评委所评价,本届投稿作品所猎题材虽然广大,但从作品的深入性和完成度、题材切入和驾驭能力、语言手法创新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品力作短缺。

围绕本文标题,结合评委在评选过程中的诸多观点,本文结合个人体会在此作一简单梳理,仅供读者们参考:

一是关于题材选择。如果一个从来不生病的人突然得了阑尾炎,对他来说恐怕算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可跑到医院里,大夫却完全不当回事,医生每天要看多少这样的病人呢?这就是题材的泛滥性。对于作者或者被拍摄对象而言,放在一个局部范围考量,你的题材内容确实有其价值和意义,但投放到全国,就能整出一大屋子相同的病人,所以即便你拍的不错,也不一定能入评委法眼。诸如贫困儿童、民工生存这些内容都已是老生常谈,且有消费苦难之嫌;庙会、戏班、老手艺、老街等传统文化社会题材,以及近年大量跟风的景观摄影,也呈现出泛滥的趋势。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这些题材当然可以拍,但强调学术的展览就请慎重投稿了。本届入选作品中有一组乡村戏班,也只是因为有较深入的拍摄和较好的完成度,体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才得以入选。

其次是题材立意要避免大而空泛,或过于狭小。要完成一个宏大题材,需要付出非同寻常的代价才能把主题支撑起来,一旦题目做大就很难驾驭,其体量也不是二三十张照片就能容纳的;如果立意过于狭小,又无法反映出社会典型性、不能以小见大,就会陷入到无聊和空洞之中。评委真正欣赏的,是那些带有敏锐的个人独立观察、鲜有人触及、富有当下性的社会话题,且极具典型意义。这些题材并非一定要挖空心思去找,它就充满于现实生活之中,无处不在,但需要你有独立观察的眼光和深沉的思考。

二是关于作品完成度和表现力。如前所说,如果某件作品题材老套,但其影像表现力上乘,题材深入性和完成的丰富性能体现出专业化素养,是能够得到评委加分的。但如果你手拿一个好剧本,因为技术和理念太挫而硬生生把它拍砸了,那就是暴殄天物。在此次评选中,我们看到一些好的话题、好的切入点,但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完成好,主要的体现有:审视角度单一,只在一个扁平的维度上不断重复排比,没有转换到其它角度进行立体呈现;编辑秩序混乱,图片故事没有合理的逻辑推进,部分作品视觉样式和内容结构跳跃性太强;拍摄基本功欠佳,作品镜头语言、画面品质、影像把控力不足,导致作品在观看时失分;拍摄方法模式化和套路化,语言形式盲目模仿跟风,缺乏手段创新……。作为一个专业性影展评选,评委除了看作者有没有思想和情怀,对于摄影师有没有较高的职业化程度体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

三是其他存在的问题。在评选过程中,我们看到众多投稿作品中也存在着其它方面的一些问题,例如:有的作品通过耍机灵、搞点子以求速成,但往往容易被评委一眼看穿,这类作品缺乏难度系数,大多在一天半天内就可以拍摄完成,显示不出对专题性纪实摄影的足够诚意,也没有把自己的情怀安放到作品中去,属于走脑不走心;还有一类情况是将带有超现实意象、内心隐喻和情绪化表达、沙龙趣味的作品提交上来,与活动本身“纪实摄影”的定位存在偏差,当然这种情况已在逐步改观;最后,就是部分作者不重视投稿规则,对于投稿细则中明确规定的关于标题、作品数量、文字说明等要求没有按规定提交,这是不应该出现的硬伤,也是缺乏职业精神的一种体现,希望能引起这些粗心的投稿者们的重视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