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看民俗摄影之美》

发布时间:2019-11-15  作者:刘进军

孙明经(1911年—1992年)中国教育家,中国电影教育先驱。孙明经1927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在大学期间,他系统性地接受了理化、电机等学科课程教育,为后来的影像拍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4年,金陵大学成立了教育电影部,孙明经毕业后留校即参加拍摄工作,从此,拍摄教育电影成为他的职业。

最近,我拜读了孙明经之子孙健三编著的“中国百年影像档案”《孙明经纪实摄影研究Ⅰ1938:从重庆到自贡》《孙明经纪实摄影研究Ⅱ1938从峨眉到乐山》《孙明经纪实摄影研究Ⅲ1938雷马屏峨》以及《孙明经纪实摄影研究影像精选集》《孙明经眼中的老北京》等著作,深感孙明经先生留下的影像与系列摄影图片是一部部弥足珍贵的视觉文献,在这些难得一见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处处可以感受到视觉文献的纪实之美,让人感叹之余产生联想和共鸣。

《人力升卤站工人》(《孙明经纪实摄影研究Ⅰ1938:从重庆到自贡》P238 152)这幅照片不禁让我想起那尊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大卫”雕像。这是孙明经1938年4月至5月期间在考察四川自流井、贡井时拍摄《自贡井盐》《井盐工业》等系列科考电影时用相机拍摄的纪实专题中的经典画面之一。照片画面的现场感强烈,盐井工人作为画面的主体与盐井环境融为一体,盐井工人们赤身露体,他们瞬间的表情,下身系着的“遮羞布”,盐井的阶梯等都真实记录了盐井工人的生活图景和劳动场面。

盐自古以来就是人民一日不可或缺,国家严控的战略资源,于国于民干系重大。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了我国东部徐淮海盐产区后,为达到其战略目的,日军相继封锁了水路和陆路交通运输,使得长期依赖海盐生活、生产的湖南、湖北等内陆区域人民失去了海盐来源。为了迅速转变这种战时危机状况,人们的目光自然投向了川蜀内陆地层中在历史上就蕴涵丰富井盐的这一地区,四川井盐又一次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

当时国内教育界泰斗钱昌照、陈裕光、顾毓秀、郭有守、魏学仁等有识之士提出“在大力发展井盐生产的同时,要大大地宣传井盐。”于是,随着“川盐济楚”的战时国策出台,孙明经于1938年4月28日至5月5日亲赴内陆井盐产地、战时“大后方”四川省的自流井和贡井地区进行了深入的科学考察,并完成了《自贡井盐》的记录电影拍摄和动画电影《井盐工业》的素材拍摄以及大量的摄影底片。

孙明经长子孙健三在谈到他父亲的民俗摄影时说:“孙明经有过很多成功拍摄人物照片的经历,他强调‘要善于使用人物所在环境中原有的光线拍摄’,不加任何辅助光源,又要讲究曝光正确,拍摄出原汁原味的、让人看了会产生‘就是那个环境中的人’的感觉,这一点对从事民俗摄影的人和学习纪实摄影的人都非常重要。”

又如孙明经拍摄的《歪脑壳船》(《孙明经纪实摄影研究Ⅰ1938:从重庆到自贡》P261 173、P262 174、P263 175),就是一种专门在四川自流井釜溪河中往来盐运的专用船只,至今已无实物可见。孙明经对这种专用船只做了许多考证,在留下文字记录的同时,他拍摄的《歪脑壳船》整齐地停靠在釜溪河中,照片清晰度高,影调层次丰富,画面构成极具形式美感。

《自贡井盐》及其系列影像和专题摄影向我们充分展现出视觉文献的纪实之美,究其原因应该是孙明经先生对当时国家所处战乱年代的经济社会、盐井、盐业工人甚至盐井构造、机械、人工、制盐工艺、运输工具等的拍摄题材都有非常深入细致、全方位的研究。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孙明经的数次万里猎影之行中,皆可看到他扎实的案头工作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可以说孙明经的民俗题材摄影在当时达到的极高水准与他本身就是一位学者和他立志科学教育的理念是分不开的。《孙明经手记 抗战初期西南诸省民生写实》(孙建秋 孙建和著)中就详细开列了孙明经在拍摄过程中相关的自贡人名录42人,孙明经拍摄时使用过的参考资料52种。孙明经先生还撰写了《自贡井盐场产改进建议》论文,发表在1938年《四川月报》上。

孙明经先生于1937年6月15日(距七七事变仅22天)拍摄了《连云港全景》(《孙明经纪实摄影研究影像精选集·P108 035》等专题图片。《连云港全景》这张照片视角极其开阔,是孙明经将相机架设在三脚架上,从左至右摇拍的六幅底片接片而成。照片中远景的连岛、海面轮廓清晰,中近景的山脉、码头、港区、密集的建筑、纵横的道路,甚至船只、车辆、行人等都历历在目,影像层次分明,细节丰富细致。

诚如孙健三所言,“这幅照片在中国摄影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以鸟瞰美学为指导,以一幅照片的篇幅,洗练精准地记录和展示了中国人曾经为‘现代化’进程十年努力奋斗中的一项重要成果。”“这幅照片在孙明经的‘摄影人生’中具有代表意义。”

摄影家杨恩璞2016年在为《孙明经纪实摄影研究影像精选集》作序时写到:“纪实摄影定格历史、还原真相,它推动时代文明和社会进步功不可没。”“50年后再次拜读孙明经先生纪实性的民俗摄影,我更觉得他的作品开创了中国纪实摄影的先河,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同时再一次验证一句名言:‘是黄金迟早会闪光的’,他的作品一定会传世流芳,一定会得到人民和社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