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收藏本站 登录|注册

文章详情

《民族题材摄影选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11-15  作者:滕俊

少数民族题材一直是国内各类摄影活动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那些摄影作品中流露和闪耀的是摄影人对于各民族最真挚的爱,以及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发展变化的深入关注。

当然,在民族题材的摄影选题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过于注重拍摄仪式活动,记录简单,时间短,了解不深入,喜欢凑热闹,居于表面现象。二是镜头画面表现较少,基本上都是中景,很少有特写,没有细节记录。三是不会讲故事,叙述没有节奏感,画面混乱,没有开头和结尾。四是不太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缺少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思考与互动。五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矛盾,多为表面化记录或“糖水”“沙龙”,缺少艺术观念和审美。由此来看,摄影人策划好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题材的摄影选题,便是至关重要的首要环节。

选题要有思想性,要符合民族政策。少数民族新闻宣传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一环。少数民族摄影选题只有立足于民族实际,致力于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等工作,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我国在民族地区组织实施的“兴边富民行动”,使边疆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兴边富民行动”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兴边富民行动”,了解边疆地区,了解少数民族,《民族画报》社经过周密仔细地策划,于2007年推出了“兴边富民·和谐边境”大型摄影专题系列报道。这组专题内容跨越时间长,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现实材料,还要避免面面俱到、各民族情况雷同的弊病。在采访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情况,并拜访了一些民族研究的专家学者。

带着酝酿已久的采访计划,我前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临沧阿佤山进行摄影采访。在阿佤山,我与当地的老百姓同吃同住一个多月,采访了很多单位和个人,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在过去盛行猎人头祭祀习俗的阿佤山地区,我看见的是宁静的田野里郁郁葱葱的茶园,到处都是默默耕耘的佤族群众,我以《佤族群众走上致富路》《阿佤山的希望》《岩巴拉的梦想》(2007年11期《民族画报》)等3组专题,真实地记录了佤族同胞的今日生活,对“兴边富民行动”带给佤族地区和佤族群众的生产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采访报道。让全社会更加关注边境、关心边境、支持边境。

选题要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时代检验。少数民族专题摄影要优化选题、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就要搞好选题和策划。经过多年来的精心策划,一些有学术价值、社会效益的优秀少数民族专题摄影报道深受各民族的欢迎。

1980年,《民族画报》刊载的大凉山访问记《路》《鞋》《家》《灯》四个摄影专题(1980年6、7、10、11期《民族画报》),以连续4期的报道,从日常生活入手,通过路、鞋、家、灯4个方面,深刻揭示了大凉山彝族人民挣脱奴隶制度枷锁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选题要选择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应具有一定知识性、趣味性。选题在展现民族特色同时,应摒弃那些浮于表面的现象,应力求突出与民族生活、生产、文化、政治相契合的题材;在反映少数民族常见题材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大具有现代意味的、具有一定“重量”的题材,如科技、医疗、生态和文化保护、金融等方面的策划,这也是少数民族群众最为关心的题材。这种题材因符合社会实际、时代特征,自然唤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

进入21世纪,少数民族新闻宣传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经过一定的积累,《民族画报》又策划了一批有趣味性、知识性的少数民族题材的摄影专题报道。如《藏彝走廊》《环行祖国边疆》《精准扶贫》等少数民族专题摄影报道。

2015年,我在福建省南靖县采访福建土楼建筑,找了个相对清静的小村庄——塔下村,住在一家典型的土楼院落里。这是一家由当地老教师开的家庭旅馆,老师对自己所居住房屋以及周围的各种土楼都很了解。我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对院落的每个局部都进行拍摄,并画了平面图,利用各种时间,向老人请教有关房屋结构、家庭状况、细部雕刻的内容。白天在村庄里采访,走遍每一座传统院落。同时阅读有关福建土楼调查的书籍,把采访过程变成学习过程,在放下相机的时候,多看、多问、多想,琢磨透了再拍,反倒会拍出一些精彩的细节和生动的场面。

选题要尊重事实,反映民族精神。首先,要深入了解、全面把握好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在日常相关工作中,必须时时有民族政策意识,并将其转变为自觉行动,以此为决定图片“成功”的基本标准,就可避免出现政策性、方向性的大错,同时也可较准确地把握住新闻事实的核心。

其次,要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代代传承,不断丰富,在各民族的生活中占有独特地位。文化的组成具有多元性,服装、生产生活用具、节俗、仪式这些日常景物既是表象,也构成内涵,在选题中都需要在准确的前提下予以尊重。在某些涉及到核心习俗、禁忌的特殊内容选题时,还需要给予特别的理解、尊重。在策划出版此类题材时,形式上要正面,内容上要正确,画面上要纯净。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组成也在不断地扬弃完善,这就要求选题策划者能够敏锐地观察到这种进程,在工作中跟上节奏,及时予以正面体现。

拍摄手法上更要有所创新。一是要在“角度独特”上创新。角度新颖、独特是摄影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摄影时的距离、方向和高度,反映出拍摄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折射出拍摄者思想观点的深与浅、兴趣爱好的广与狭、审美能力的高与低。摄影瞬间的特点,考验的是摄影者刹那间的判断。“角度独特”的图片往往能做到“一图胜千言”,让人过目不忘。民族摄影选题的内容,必须具备传播价值,立意应该更加深远,最大限度地追求摄影选题的信息含量,时刻用心并及时捕捉最具典型性的精彩瞬间,来表现主题、反映特征、突出本质。二是要在“事象构图”上创新。摄影图片最讲究构图,特别是民族题材摄影选题也要追求虚实相间,主次分明、突出主体、烘托氛围,增强图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注意刻画和表现人物的感情世界、传递真情实感、使人过目难忘,情在图中自然流露,以增强亲和力和提高吸引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摄影报道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