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疫情下的日常

中国摄影报 中国摄影报
2020年02月17日 05:25

图片


生活是什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欢乐辛酸、相聚别离……有美好的记忆,也有无法预料的现实。


就像当下,生活仿佛按下“暂停键”,疫情汹汹,武汉封城,街头空旷,人心惶惶,我们的生活包裹在口罩里;还有卡点的值守,志愿者的奉献,逆风而上的白衣战士……


镜头如何关注疫情肆虐的当下?这些照片给出了答案。


把照片拍成生活,一定要拍出生活的味道来。借用卡帕的那句话,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生活不够近。我理解的这个“近”,不仅是指物理上的近,更多的是心与心的近。

图片
把照片拍成生活,先要熟悉生活


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说明你对日常生活熟视无睹、司空见惯。


看惯了,就像没有看见一样;看多了,就不足为奇了。我们每天从它们身边走过,却无视它们的存在。


在我眼中,优秀的摄影师一定对生活极具耐心,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感动人心的瞬间,皆因对身边的生活了然于胸。


影像是瞬间的定格,而摄影需要慢工出细活,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拍照片要舍得花时间,长时间关注生活,生活就会把精彩留给你;拍照片要多拍,现场的“蜻蜓点水”,只能让好照片与你“失之交臂”;拍照片要有想法,不是拍不到,而是没想到。


熟悉了,想到了,好照片就来了。生活的精彩无处不在,摄影师要时刻准备着;好照片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运气一定光顾有准备的摄影师。

图片
把照片拍成生活,还要发现生活的“不一样”


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说明你对日常生活缺少细致观察和入微体验。细致入微才能发现生活中的“不一样”。


同样是防疫宣传,同样是卡点坚守,同样是志愿守护,人们每天面对着同样的场景;因为平常,很少有人能细心观察,也很少为平凡生活而感动;在影像同质化的今天,优秀摄影师会在同样的题材和场景、同样的人物和故事中捕捉到不被人注意的“那一个”。我想,陌生、新鲜、意想不到、能一下吸引眼球的影像,肯定要比那些看了一点就知道下文的更有意义,更有传播力。


有些人会想,只有在疫区,在隔离区,在事件的核心现场,才能拍到震撼人心的画面。但我觉得,生活的柴米油盐,百姓的形形色色,日常的风里雨里,小人物小故事都有不同凡响的趣味点,只要你找到了那个“与众不同”,定会“不同凡响”。


优秀摄影师所具备的能力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转化为视觉图像的精彩。这个转化过程,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场景烘托气氛,通过特写传神达意,通过光影构图表现人物,通过白天夜晚、高低仰俯的时空变化,都能让画面不一样。


内容要新,影像呈现也要新。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太多的测量体温、社区服务、卡点检查的照片,千篇一律怎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每一场灾难过后,留下来的一定是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细节,捕捉到了别人没有留意的新鲜。


同样是服务于居家隔离者,画面中萌萌的机器人给隔离的孩子送去玩具,有趣;同样是防疫宣传,敲着锣打着鼓走街串巷,新鲜;同样是踢足球,戴着口罩踢足球,好玩。

图片
把照片拍成生活,最重要的是用情用爱


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说明你对日常生活的人和事缺了情感,少了感动。


情感是摄影的老话题,更是永恒的主题。打动人、让人流泪的照片,一定是充溢着浓浓的情感。


相机是冰冷的机器,但紧握相机的双手应该是温暖的;摄影师要用情感揿动快门,定格的影像才能直戳人们内心的柔弱,撞击人们灵魂的深处……这就叫“以情动人”。


镜头里的被摄者,可能是你深爱的人,憧憬的事儿,同情的人,或是某个瞬间深深打动你,产生共鸣的场景……我相信,有情有爱的好照片一定是摄影师先被打动,饱含激情。


记录日常,聚焦温情,定格感动,呈现暖意。在这个影像喧嚣的时代放慢匆匆的脚步,用心用情用爱去感受生命的悸动,观照他人,温润自己;学会表达,唤醒情感。


疫情仍在肆虐。


在这儿提醒大家,除了职业要求和工作需要,响应国家号召,遵守相关规定,做好疫情防范,尽量不外出,外出戴口罩,保护好自己。毕竟,自身的健康和安全比好照片重要得多。


记录还要继续。


黑漆漆的夜晚,一束束手机光亮温暖着我们,照亮了远方,大伙儿给防疫一线一天工作了14个小时的社区干部计玲艳唱起《口罩下的生日歌》……看着这张照片,眼角湿润了。近来签发记者照片,关注度高、转发量多、阅读量大的,一定是在熟悉的现场、通过新鲜的手法、用情用爱表现的人和事儿。


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春节,一场疫情而起的紧张、无措、悲伤、奋斗、驰援和奉献……我们此刻所有的记录都将雕刻成历史。


俯下身子,镜头朝下,带上情感,我们在路上。


图片

1月31日,重庆,重百超市黄泥塝店,为保障百姓日常生活所需,超市从业人员坚守一线。刘嵩 摄  


图片

在特殊日子里,遵从国家号召,不出门、不聚集就是对国家最有利的贡献。2月6日,在家抗疫期间,孩子们用拼插组合图案方式为祖国祈福,愿疫情早日消除。吴明涛 摄  


图片

1月28日,安徽省歙县王村镇王村村党员志愿者推着战疫情音响,敲着大锣在走村串户宣传抗击新冠肺炎公告。潘成 摄


图片

2月1日晚10点,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松鹤社区办事大厅,8名戴着口罩的社区工作人员亮起手机灯,为街道派驻社区的计玲艳唱起了生日歌。原来当天是计玲艳的生日,但她和所有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一起,从早上8点多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当准备离开办公区的时候,突然响起的生日歌让她在这寒夜倍感温暖。嘉兴日报记者 赵颖硕 摄


图片

1月30日,湖南省东安县白牙市镇苍子岭社区御江苑党建红色小区,党员志愿者为防范新冠肺炎传播和感染,开展消毒志愿服务,对小区娱乐公共服务设施开展消毒灭菌,确保消毒无死角、防疫不漏地。唐明登 摄  


图片

1月31日,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练习足球。足球是团队运动,非常时期,全民抗击新冠肺炎,集训叫停了,但是训练不能停。丁洁琼 摄


图片

2月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外卖小哥徐发祥在一家餐馆外取外卖。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社区送餐员、公交车驾驶员……在疫情防控路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递阳光和温暖,守护着他人。周牧 摄 新华社发 


图片

1月29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嘉街道集中留观点来了一位机器人“志愿者”,它的第一个任务是给留观点里的孩子们送玩具,为他们带去鼓励和快乐。据介绍,新嘉街道为减少不必要接触,保护集中隔离点人员安全,结合智慧健康养老的技术优势,调拨启用了一台居家养老点同款配送小机器人,用于送餐、送药、送物等。嘉兴日报记者 闻人达 摄


图片

1月30日,重庆市垫江县桂阳街道群山村,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生谭艳(左一)与村医柳池(左二)为外乡返渝的杨师傅定期测量体温。连日来,垫江县的医务人员与乡镇工作人员一同加强对重点地区返乡人员的排查,在全面走访调查的基础上落实居家观察措施。对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每日至少进行两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及病情进展,根据随访结果动态管理。万难 摄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0年·第12期·5版


作者:杨晓东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126
对开每周两期
24个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怎么订阅2020年报纸




  • 前往邮局订阅或拨打邮政订阅热线11185咨询

  • 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订阅

  • 扫描中国摄影报在线订阅二维码支付


图片

我就知道你“在看”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摄影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