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香港视觉美学一个嚣嚷待发的年代。台前幕后英雄辈出,各式类型题材百花尽放,观影与读者群炽热长成,属于纯正香港制造的视觉黄金期自此正式展开,未几卷起一场美学风潮。
早在风潮形成前,《号外》于1976年创刊,以其先锋姿态观瞻流行文化,并置身其中,参与打造这座城市的文化多元发展时期;《号外》敏锐于时代,独特记录了香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文化部分──“电影”的成长面貌,为它的人、物、事,赋予一道浓厚的“号外式”美学,为年代之间呈上审美和态度,功不可没。
长驱直进90年代,《号外》使杂志变成时尚,美学成为风气,带领社会一部分集体美学意识与视觉潮流,跷足抗首进入未来。
2000年始,代之而起的是大银幕与小屏幕之间的花开花落,静默画面与流动图像更迭交替,诞生出另一波视觉浪潮转型,我们依然纵身其中。
眼下,2023年,一场在上海举办的展览既回望《号外》半世纪以来的一角冰山,美好故事纷飞,同场亦联同NOWNESS ASIA(电影短片平台)透过图像跟岁月详谈,从香港电影到亚洲录像,亮相一场视觉美学的新想象。
影像,是凝固的灵感碎片。怀旧的、温情的、未知的、惊心动魄的千面都市故事,被封存在杂志与屏幕之间。《号外》杂志,既记录了香港社会的演变,也反映了香港人的生活、文化、性格和精神面貌。“城市”这个概念之于香港,其实一直处于一种多面多变多义的状态──由上世纪70年代本土思潮开始萌芽,到80年代揭橥的城市潮流生活,再到90年代的身份危机与再思考,以至新世纪后出现所谓的新本土论述等等──而《号外》除了记录时代以外,更参与了塑造、带头定义及阐述不同年代的香港“城市”概念。
近年“港风”一词频频出现,其意为八九十年代由香港明星带火的一种时尚风格,香港电影之所以让那么多人痴迷,除了那些难忘的优秀导演与演员们,更在于当时先锋多样的审美对好几代人的引领。《号外》便是对那个最具创造力的时期最好的见证,例如2001年5月的《号外》封面,张国荣以半裸的先锋造型出镜,脸上极其诱惑的烟熏眼妆亦出自星级化妆师Rick Chin(瑞克)之手。那时的张国荣刚完成超前时代审美的“热·情”世界巡回演唱会,演唱会上,他身穿时尚鬼才Jean Paul Gaultier(让·保罗·高提耶)设计的服装,上演了一把突破界限的雌雄同体,即使现在这个造型依然前卫。
作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杂志之一,《号外》创刊以来不断以独特的角度检视本土文化,影响甚巨。这种审美的潮流在城市的演进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艺术,可以源源不断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无论是新潮的设计还是充满回忆的文化遗产,都能在艺术的眼光下不断刷新人们的视野,打开通往各种可能的甬道。
图文选自誌屋上海ZiWU the Bund“《号外》电影时代——558个美学答案1976-2023”展览
作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