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追火车的人

来源:诠摄汇 发布日期:2021-03-08


策展语


“火车头”精神世代相传

原瑞伦


  铁路是国家的象征、是时代的象征,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新中国成立以来,庞大的铁路工业在建设发展中,由蒸汽、内燃、电力到高原铁路、高速铁路,成就世界之最,让世人刮目相看。至今,火车头建设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今天,当人们乘坐风驰电掣的复兴号高铁列车,不时还会想起那难以忘怀的“吞云吐雾”的蒸汽时代:浓浓的白烟,嘹亮的汽笛,把人们带向了远方。那时的火车时速仅有七八十公里左右,全国铁路日发送旅客约200万人次;今天的高铁时速达350公里,日最高发送旅客1500多万人次,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让中国人实现了高铁梦想。


  摄影重要的功用是见证历史,铁路当仁不让地成为重要关注主题之一。1905年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上海的王开照相馆就拍摄了很多影像资料,记录了建设过程、车站、线路、开通仪式等,并制成相册留给后人,现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陈列于国家博物馆和八达岭詹天佑纪念馆。新中国成立后,在铁路漫长的建设发展中,吸引了大量摄影人拍摄,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成立了蒸汽机车摄影协会,现在虽然蒸汽机车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然有很多“蒸汽迷”在全世界寻找拍摄机会,抒发情怀。


  局外人看铁路就是火车和车站,局内人看到的却包罗万象。铁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从独立的公检法、医院、高校、幼儿园、集中住宅,到日常生活的物资供应等样样俱全;在列车上,可以吃饭睡觉、娱乐交友,可以欣赏沿线风景,多少代人经历了乘坐绿色火车出行的苦与乐,至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这一时期,铁路摄影前辈和摄影爱好者,用相机记录了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以及铁路“小社会”的点点滴滴,留下不少珍贵的影像资料。每当读起这些老照片都让人肃然起敬,一个个细节将我们带回不平凡的峥嵘岁月……


  如今,中国铁路迅速发展到高铁时代,特别是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通车以来,成千上万的摄影人,开始关注铁路的建设发展,热衷追踪中国高铁,在天南海北拍摄高铁奔驰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过去的“蒸汽迷”也升格成了“高铁迷”。铁路与国家建设发展、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拉近城与城人与人的距离,等等,切入点和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乃至进行更深度、更多元的创作。


  光影成就影像,主题揭示灵魂。铁路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跨长江过黄河,铁路沿线处处是风光,沙漠、森林、雪山、城市,列车奔驰在五彩缤纷的大地上,迎着朝阳伴着落日,风驰电掣的复兴号高铁向钢铁巨轮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热衷铁路摄影的人踏着夜色攀上高山、候着黎明奔向江河、顶着风雪走进严寒、冒着烈日深入酷暑,记录着列车的山水迢迢——从平原开向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从海滨开向北疆跨出国门奔向新丝路,从内地开往香港延伸着“八纵八横”……当然,还有那些鲜活真实的旅人故事,以及铁路人为实现高铁梦想的艰辛付出。


  今天将长期关注铁路的几位摄影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见诸报端,再现铁路发展的历史画卷,无论是跨越百年的窄轨铁路,还是从主力到小众的绿皮火车,乃至驰骋神州的高铁动车,或者因地制宜的扶贫专列,既展现了不同时期铁路的特征,各地旅客的面貌以及铁路人的坚守,又弘扬着大国风范,传承着工匠精神,更鼓舞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往事如歌,拳拳厚爱,愿摄影人与铁路之缘绵延不辍,更创新篇。





王福春:动车上的中国人


宜昌-汉口,2012年

北京-沈阳,2011年

北京南-杭州,2015年

北京-上海,2010年


北京-衡水,2014年

北戴河-北京,2015年

京沪高铁商务车,2011年

北京-山东潍坊,2016年


举报 收藏 点赞 分享